帮信罪怎么证明不知情?

许多当事人在面对讯问时,都会声称自己不明知。然而,法律并不会轻信当事人的一面之词,要想证明自己不明知,还得用事实说话。那么,如何才能证明自己不明知,从而脱罪?

众所周知,只有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帮助行为,且情节严重的,才可能构成帮信罪。

许多当事人在面对讯问时,都会声称自己不明知。然而,法律并不会轻信当事人的一面之词,要想证明自己不明知,还得用事实说话。

那么,如何才能证明自己不明知,从而脱罪?


一、司法实践中主观认知的认定

司法实践中,认定帮信罪主观明知有两个方面:

第1、有证据证明的主观明知。一般只要有证据能够印证行为人认识到对方可能实施诈骗犯罪行为即可,并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实施犯罪的具体情况。

第2、推定的主观明知。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行为次数和手段、与实行犯的关系、获利情况、是否曾因电信网络诈骗受过处罚以及是否故意规避调查等情况。

二、如何认定主观不明知

这里提供一个思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可以证明自己提供银行卡或转账等行为有正当理由。

1.从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看。如果行为人学历较低也未曾接触过信用卡,对信用卡的用途明显缺乏了解难以认定主观明知。

2.从行为方式看。如果行为人在办理信用卡时银行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其信用卡不得出租、出让和买卖,行为人办理后出租出售则难以证明行为人主观不明知,反之则可以认定行为人不明知。

3.从行为人与信用卡使用人的关系上看。如果行为人与诈骗分子属于亲戚、朋友、关系紧密的人,因为被哄骗而将信用卡给其使用的可以证明行为人主观不明知。

4.从个人获利方面看。行为人认知能力、既往经历均正常,在亲属、朋友的请求下提供信用卡,本人没有获利或获利极少的,即使该信用卡确实用于了犯罪,也很难认定行为人主观明知。

若没有律师给出专业建议,当事人做笔录时可能会难以准确向办案机关表达对自己有利的关键信息,影响案件的定性、量刑。而一位专业、负责的刑事辩护律师,能使当事人避免因恐惧做出不理智,甚至错误的决定或举动,能使当事人更加理性和正确的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念之差,就可能改变自己或者亲人的命运。

沪ICP备2022031909号-1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