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后家属可以做什么?

除非是办案警察当着家属的面将犯罪嫌疑人带走,否则当家属被通知某人已经被拘传或刑事拘留时,是无法见到犯罪嫌疑人的了。那面对如此情况,家属可以做点什么帮助犯罪嫌疑人呢?

除非是办案警察当着家属的面将犯罪嫌疑人带走,否则当家属被通知某人已经被拘传或刑事拘留时,是无法见到犯罪嫌疑人的了。此时家属难免会陷入巨大的慌乱之中,毕竟人看不见了,情况也不了解,为什么会涉嫌犯罪,罪行有多严重,可能会被关多久,诸如此类的一大堆问题,却不能当面问清楚,警方也不会和家属说案件的情况。那面对如此情况,家属可以做点什么帮助犯罪嫌疑人呢?


什么是拘留?

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而刑事拘留的期限为3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7日,对于多次作案、流窜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还可延长至30日。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家属可聘请律师会见被拘留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其他人员,例如法律工作者、配偶、父母等都不能作为辩护人,当然也无法与被拘留者进行会见。如果家属想及时了解亲人涉嫌罪名的具体情况以及在看守所的生活状况,必须委托律师到看守所进行会见。

从另一方面来说,家属应当知道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在法律上只是涉嫌犯罪,所有公民未经法院判决不得认定为有罪。从刑事案件处理的结构上看,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律师辩护,法院居中裁判。家属如果认为案件有疑问或者希望能够在法律上给与犯罪嫌疑人帮助,必须意识到聘请律师宜早不宜迟。逮捕之前的宝贵时间,是律师争取取保候审的黄金时间段,如果能够获得取保候审,将最大限度的保障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同时也为之后审判阶段的争取缓刑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积极赔偿受害人,争取刑事谅解

虽然公诉案件中的刑事部分不能进行调解或和解,但民事部分是可以协商的,受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到人身或财产损失的,被拘留者的家属可以积极进行退赃退赔或赔偿,争取就赔偿方面达成调解协议,由受害方出具谅解书,对犯罪嫌疑人的刑事量刑将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根据最高法最新的量刑指导意见,综合考虑犯罪性质及退赃退赔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可以减少基准刑30%以下;对于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可谓效果非常明显。

其他注意事项

(1)审刑事案件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公安机关刑事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和法院审判,法律规定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期间。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又被批准逮捕后,一般经过4—6个月就会移送到法院审判,特殊情况还可能相应延长一些时间,家属无需盲目担心。

 (2)看守所会可以送衣服、袜子,但鞋子、一切食物都是不允许送进去的。如果经济允许,家属可以在看守所的办事大厅汇钱进去给亲人,让其在里面消费用。

 (3)很多人利用家属急于想把人“捞出来”的心理,谎称花钱可以找关系,把人保释出来等等,需要家属谨防上当受骗。家属应该做的是向办案机关询问情况,并向法律专业人士咨询和寻求帮助,不要病急乱投医,再次受到伤害。

沪ICP备2022031909号-1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128号